弁言属性:吾族系出安化,籍隶盐官。
十四世祖迁于海盐之水北,十九世祖复归于原籍之旧仓。
乾隆间,曾王父遭海溢之患,携吾祖吾父侨居钱塘。
嗣为吾父娶于杭,生余昆季六人,而殇其三,故虽行四而字孟英。
尝忆吾父之归葬曾王父暨大父也,谓先世邱垄所在,意将挈家回籍而未逮。
道光纪元,府君遽捐馆舍,时余甫十四,童昏无知。
家无担石储,衣食于奔走有年,不获时省祖墓,罪戾实深,而敝庐数椽,地土数亩,亦遂悉为人。
是以先府君之葬,势难归祖茔。
因循重载,吾母命卜地仁和之皋亭山,以为海昌便道,子孙易于祭扫,余敬谨恪遵。
先孺人弃养,即合葬焉。
迨癸丑春,金陵失守,杭城迁徙者纷如。
窃谓吾侪藉砚田以糊其口,家无长物,辛丑之警,有老母在,尚不作避地计,况今日乎!
第省会食物皆昂,既非寒士之所宜居,而婚嫁从华,向平之愿亦不易了,倘风鹤稍平,可不继志以归籍耶?余虽未有子,而女已多,从子亦数辈,必乘其年尚幼稚,俾乡居以习于俭约,斯谓遗之以安。
然族已久疏,怅难如愿。
先是有嘉兴谢君再华者,端人也。
家于杭之保佑坊,以白手致小康。
甲辰春,余谓其地将有郁攸灾,嘱其移居,从之。
及秋而不幸余言偶中。
谢以获免感于心,至是曲为余筹之。
久之,引一人来曰∶此管君芝山也,与我为垂髫交,醇谨朴诚,一乡称之。
世居海昌北乡之溪,地既幽僻,俗亦淳良,小有市廛,颇堪栖隐,距海较远,水患无虞。
子欲归故乡,盍与结邻乎?余闻之慰甚,遂与订交。
既而偕弟季杰,舟往访。
至其地,如渔人之入桃源,且有朱姓旷宅,愿我赁,心益喜。
返杭告庙而卜之吉,季杰复谋诸赵君笛楼,得壬占曰∶利久居,宜子孙。
而会垣僦居之屋适易主,爰诹吉携眷往家焉。
时咸丰五年乙卯冬十月中浣三日也。
回思先府君以四十九岁弃诸孤,余昨岁之病,几如汤睢阳与父同寿。
然而一事无成,虚延人世,霜侵两鬓,余年几何。
赖良友启余,得以勉承遗志。
谢君之德,曷敢以忘!
而机缘相凑,殆亦先人之灵有以默相欤?设谓无田可归,必待买山有资,则岁不我与。
此志而弗能偿者,举目皆是也。
余窃悲之。
乃余自失怙后,即携一砚以泛于江、浮于海,荏苒三十余年,仅载一砚以归籍,人皆患之,而余载砚时游,亦足以行吾之痴,而乐吾余年,他非所知也。
游时偶有所录,渐积成卷,题曰《归砚》。
盖虽以砚游,而游为归之计,归乃游之本也。
因识其归之所以于简端,以为序,并示我后人。
x咸丰丁巳冬十一月下浣安化后人南渡第二十七世半痴王士雄书于吴门归棹x
(第1页)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