桓谭冯衍列传第十八上
桓谭字君山,沛国相人也。
父成帝时为太乐令。
谭以父任为郎,因好音律,善鼓琴。
博学多通,遍习《五经》,皆诂训大义,不为章句。
能文章,尤好古学,数从刘歆、杨雄辩析疑异。
性嗜倡乐,简易不修威仪,而憙非毁俗儒,由是多见排抵。
哀、平间,位不过郎。
傅皇后父孔乡侯晏深善于谭。
是时,高安侯董贤宠幸,女弟为昭仪,皇后日已疏,晏嘿嘿不得意。
谭进说曰:“昔武帝欲立卫子夫,阴求陈皇后之过,而陈后终废,子夫竟立。
今董贤至爱而女弟尤幸,殆将有子夫之变,可不忧哉!”
晏惊动,曰:“然,为之奈何?”
谭曰:“刑罚不能加无罪,邪枉不能胜正人。
夫士以才智要君,女以媚道求主。
皇后年少,希更艰难,或驱使医巫,外求方技,此不可不番。
又君侯以后父尊重而多通宾客,必借以重势,贻致讥议。
不如谢遣门徒,务执廉悫,此修己正家避祸之道也。”
晏曰:“善”
。
遂罢遣常客,入白皇后,如谭所戒。
后贤果风太医令真钦,使求傅氏罪过,遂逮后弟侍中喜,诏狱无所得,乃解,故傅氏终全于哀帝之时。
及董贤为大司马,闻谭名,欲与之交。
谭先奏书于贤,说以辅国保身之术,贤不能用,遂不与通。
当王莽居摄篡弑之际,天下之士,莫不竟褒称德美,作符命以求容媚,谭独自守,默然无言。
莽时为掌乐大夫,更始立,召拜太中大夫。
世祖即位,征待诏,上书言事失旨,不用。
后大司空宋弘荐谭,拜议郎给事中,因上疏陈时政所宜,曰:
臣闻国之废兴,在于政事;政事得失,由乎辅佐。
辅佐贤明,则俊士充朝,而理合世务;辅佐不明,则论失时宜,而举多过事。
夫有国之君,俱欲兴化建善,然而政道未理者,其所谓贤者异也。
昔楚庄王问孙叔敖曰:“寡人未得所以为国是也。”
叔敖曰:“国之有是,众所恶也,恐王不能定也。”
王曰:“不定独在君,亦在臣乎?”
对曰:“居骄士,曰士非我无从富贵;士骄君,曰君非士无从安存。
人君或至失国而不悟,士或至饥寒而不进。
君臣不合,则国是无从定矣。”
庄王曰:“善。
(第1页)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