崩榛塞路,峥嵘古馗[41]。
白杨早落,寒草前衰。
稜稜霜气[42],蔌蔌风威[43]。
孤篷自振[44],惊沙坐飞。
灌莽杳而无际[45],丛薄纷其相依[46]。
通池既已夷[],峻隅又已颓[48]。
直视千里外,唯见起黄埃。
凝思寂听,心伤已摧。
若夫藻扃黼帐[49],歌堂舞阁之基;璇渊碧树[50],弋林钓渚之馆[51];吴蔡齐秦之声[52],鱼龙爵马之玩[53];皆薰歇烬灭,光沉响绝[54]。
东都妙姬,南国佳人,蕙心纨质,玉貌绛唇[55],莫不埋魂幽石,委骨穷尘[56]。
岂忆同辇之愉乐。
离宫之苦辛哉[57]?
天道如何,吞恨者多。
抽琴命操[58],为芜城之歌。
歌曰:
边风急兮城上寒,井径灭兮丘陇残[59]。
千龄兮万代,共尽兮何言。
(本章完)
第**章
芜城赋
[南朝·宋]鲍照
【作者小传】鲍照(414—466),字明远,东海(今江苏涟水县北)人。
出身贫寒,曾为秣陵令、中书舍人等职。
后为临海王刘子顼前军参军,掌书记之任,故世称“鲍参军”
。
宋明帝泰始二年(466),晋安王刘子勋称帝,子顼举兵响应,兵败,照为乱兵所杀。
鲍照生当“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
的南朝社会,才秀人微,一生坎坷不平,所作多反映寒士对当时门阀制度的不满,表现徭役、战乱和人民生活的痛苦,抒写寒士不遇的郁愤之情和驰骋疆埸、建功立业的壮志。
题材上长于乐府和七言歌行,风格俊逸,文字劲健,是“总四家(张协、张华、谢混、颜延之)而擅美,跨两代(晋、宋)而孤出”
(《诗品》语)的优秀诗人,在当时与谢灵运、颜延之并称“元嘉三大家”
,辞赋骈文亦著称于时。
有《鲍参军集》。
【题解】宋文帝元嘉二十七年(450)冬,北魏太武帝南侵至瓜步,广陵太守刘怀之烧城逃走。
孝武帝大明三年(459),竟陵王刘诞据广陵反,沈庆之率师讨伐,破城后大肆烧杀。
广陵十年之间二罹兵
祸,城摧垣颓,瓦砾衰草,离乱荒凉。
鲍照登临劫余废城(芜城),感而作赋。
作者将广陵山川胜势和昔日歌吹沸天、热闹繁华的景象与眼前荒草离离、河梁圯毁的破败景象进行对比,在对历史的回顾和思索中,通过气氛的渲染和夸张的描绘,表现了作者对屠城暴行的谴责和对统治者的警告。
(第2页)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