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想把诸志全部作成,凡是《汉书》中有的都撰写完备。
虽然史实不一定面面俱到,但要使人看后有十分详尽的印象;又想就某些历史事实发些议论,以
匡正一代的得失,这一设想未能成为现实。
《后汉书》里的赞文,应当说特别体现了我的见解与思想,几乎没有一个字是多余的,文字变幻无穷,同是议论文字却内容各不相同,以至我自己也不知道该怎样来称许它。
这书刊行以后,一定会获得知音赞赏的。
《后汉书》的序例仅仅是举其大概,还有一些细小具体的问题,实在太多了。
自古以来,规模宏大,思虑精密,没有哪一家能做到这样的。
因为怕世人贵古贱今,不一定能了解详细,所以就恣意狂言,自夸自吹了一通。
我对于音乐,鉴赏审别能力比不上自家弹奏的能力,而又以所精通的不是正声为憾事。
不过真正达到了音乐的最高境界,雅与不雅又有甚么区别呢!
这当中的意趣,确非言语能表达完尽。
那弦外之响,意外之音,真令人不知其从何而来。
虽说非雅之音很少有值得称许的地方,但其中的意蕴神韵却并无穷尽。
我也曾以此授人,可惜一般从学的士子和百姓中,竟无一个酷似神肖的。
这一技法恐怕将永远失传了!
我的信虽然稍有深意,但行文毕竟不畅快。
我到底没有成功。
我常常感到痛恨羞愧。
(聂世美)
【注释】
[1]狂釁xìn信):疏狂放浪,不拘小节。
釁,通“兴”
偏激,冲动。
《左传·襄公二十六年》:“釁于勇。”
杜预注:“釁,动也。”
覆灭:指因参与谋立彭城王义康事泄而遭致杀身之祸。
[2]弃:谓遗弃、嫌弃。
这里说范晔自认为疏狂放肆;得罪许多人,现在自己成为罪
人,应受遗弃。
[3]不(fǒu缶):同“否”
。
[4]政:通“正”
。
向,《南史·范晔传》作“尚”
。
(第2页)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