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鄙陋之愚心,则若逆指而文过;默而息乎,恐违孔氏各言尔志之义[5]。
故敢略陈其愚,惟君子察焉。
恽家方隆盛时,乘朱轮者十人[6],位在列卿[7],爵为通侯[8],总领从官,与闻政事。
曾不能以此时有所建明,以宣德化,又不能与群僚同心并力,陪辅朝庭之遗忘,已负窃位素餐之责久矣[9]。
怀禄贪势,不能自退,遭遇变故,横被口语,身幽北阙[10],妻子满狱。
当此之时,自以夷灭不足以塞责,岂意得全首领,复奉先人之丘墓乎?伏惟圣主之恩不可胜量。
君子游道,乐以忘忧;小人全躯,说以忘罪[11]。
是故身率妻子,戮力耕桑,灌园治产,以给公上,不意当复用此为讥议也。
夫人情所
不能止者,圣人弗禁。
故君父至尊亲,送其终也,有时而既。
臣之得罪,已三年矣[12]。
田家作苦。
岁时伏腊[13],烹羊炰羔[14],斗酒自劳。
家本秦也[15],能为秦声。
妇赵女也,雅善鼓瑟。
奴婢歌者数人,酒后耳热,仰天抚缶而呼乌乌[16]。
其诗曰:“田彼南山,芜秽不治。
种一顷豆,落而为萁[17]。
人生行乐耳,须富贵何时!”
是日也,奋袖低昂,顿足起舞;诚滛荒无度,不知其不可也。
恽幸有余禄,方籴贱贩贵[18],逐什一之利。
此贾竖之事[19],汙辱之处,恽亲行之。
下流之人[20],众毁所归,不寒而栗。
虽雅知恽者[21],犹随风而靡,尚何称誉之有?董生不云乎[22]:“明明求仁义,常恐不能化民者,卿大夫之意也。
明明求财利,常恐困乏者,庶人之事也[23]。”
故道不同,不相为谋[24],今子尚安得以卿大夫之制而责仆哉!
夫西河魏土[25],文侯所兴[26],有段干木、田子方之遗风[27],漂然皆有节概[28],知去就之分。
顷者足下离旧土,临安定[29],安定山谷之间,昆戎旧壤[30],子弟贪鄙,岂习俗之移人哉?于今乃睹子之志矣!
方当盛汉之隆,愿勉旃[31],毋多谈。
(本章完)
(第2页)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