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古文观止有多少篇文章》

(第2页)
🎁美女直播

听说:‘有道的人不求名声,品德极高的人不自显其德,伟大的人都是忘我无私的。

’这些人都是最能守性分的人。”

河伯说:“那么,在万物的内或外,有什么标准去区别贵贱和大小呢?”

北海若说:“从道的观点看,万物并无贵贱之分。

从事物本体看,都是自以为贵而贱视对方。

从世俗观点看,贵贱在于舆论而不在于物的本身。

从事物的相对差别看,就会按照自己所认为大的标准去要求大,那么万物都可以说是大的;按照自己所认为小的标准去要求小,那么万物都可以说是小

的。

如果知道天地有时也象细米那么小,知道毫末有时也象丘山那么大,那么差别的概念就没有了。

从功利的观点看,如果按自己所有的标准去看,那么万物都有功利;用自己所没有的标准去看,那么万物都没有功利了。

知道了东和西是两个相反的方向,而两者彼此又不能没有,那么功利的性分就可以确定了。

再从一个人的思想倾向看,如果依照自己认为对的就肯定它,那么万物没有不对的;如果按照自己认为不对的就否定它,那么万物没有不可被否定的。

知道尧和桀都自认为是而互相否定,那么倾向和标准便表现出来了。

从前,尧和舜由禅让而取得了王位,燕王哙禅让给国相子之而身亡国乱;商汤伐桀、周武王灭纣,都以斗争取得了王位,而楚国的白公胜却因斗争而自取灭亡。

由此看来,斗争和禅让的仪式,尧和桀的行为,贵或贱都是由于时势的不同,不能认为那是经常不变的规律。

粗大的栋梁可以用来攻撞城墙,而不能用来堵塞蚁穴鼠洞,这是说不同的器材有不同的用法。

骐骥、骅骝,一天能跑千里,捕捉老鼠却比不上野猫和黄鼠狼,那是说不同的才技有不同的用处。

猫头鹰能在黑夜中捕捉跳蚤,能看清楚最小的东西,可是在白天,它睁大了眼睛还看不见山丘,这是说才性不同而能力也不同。

所以说,如果肯定自己的‘是’而否定‘非’,自以为能‘治’而否定‘乱’,这就是不明白天地万物变化的规律和道理啊。

这正象只尊崇天而看不到地,尊崇阴而看不到阳那样,这显然是行不通的。

但是,某些人还要坚持辩论而不愿放弃,这不是愚蠢便是有意制造混乱。

三王五帝有不同的禅让方式,夏、商、周三代有不同的继承法,不适应时势,违反风俗人情的,就称之为篡弑的叛徒。

配合时势,顺应世俗人情的,就被称为仗义的革命家。

安静些吧,河伯,你哪里会知道贵和贱的界限,大和小的标准呢!”

河伯说:“那么,我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我对于一切事物的拒绝或接受,求取或放弃,究竟应该怎么决定?”

北海若说:“从道的标准看,什么贵什么贱,都是各自向对立的方向发展。

不要拘泥你的思想,否则会与大道相抵触的。

哪里多哪里少,那是事物的代谢转化。

不要固执你的行为,而与大道有参差。

要庄重地象国君那样,对谁都公正无私;坦然自得地象社祭时的土地神,对谁都不偏私福祐;浩荡广大地象天地四方那样无边无际,没有界限。

要能同时包容万物,谁也不受到特殊的偏爱,这就叫做‘无方’。

天下万物都是一样的,无所谓长短。

大道无终无始;万物都有死有生,所以它的存在是不足凭恃的。

事物的变化时虚时满,形态也是不固定的。

年岁不能提取,时光无法停止,消亡、生长、满盈、亏虚,始终循环。

知道这种现象,就可以谈论大道的方向、原则,和万物变化的规律。

天下万物的生长,象奔驰一样,没有一个动作不在变易,无时无刻不在转移。

你何必躭心于做什么,不做什么呢?它本身就在不断变化。”

河伯说:“既然如此,又何必重视‘道’呢?”

北海若说:“懂得道的人,一定能通情达理,通情达理的人,一定很懂得权宜应变,能应变的人,就不会因物而伤害自己。


(第2页)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