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忌仔细端详他,自以为不如;再照镜子看自己,更感差得很远。
夜晚躺着,心里在想这件事:“我妻子说我美,是偏爱我啊;侍妾说我美,是怕着我啊;客人说我美,是想有求于我啊!”
于是,进朝廷见威王说:“臣子确实知道不如徐公美,臣子的妻偏爱臣子,臣子的妾怕臣了,臣子的客人想对臣子有所求,都说我比徐公美。
现在齐国土地方圆千里,有一百二十座城邑,国王的后宫嫔妃左右亲信,没一个不偏爱王;满朝大臣,没一个不怕王;一国之内,没一个不有求于王。
从这点看来,国王看不清真相就很严重了!”
威王说:“说得好。”
就发布命令:“当官的、当差的、当老百姓的,能当面指责我国王过错的,得上等奖;呈上书信劝谏我国王的,得中等奖;能在公共场所说坏话传到我国王耳中的,得下等奖。”
命令刚发下时,臣子们上朝进谏,从宫门到殿堂好象集市一样。
几个月以后,还经常有人断断续续来进谏。
一年以后,即使想说,也没什么可以向上提的了。
燕国、赵国、韩国、魏国听到这件事,都来朝拜威王。
这就是所谓战胜敌国于朝廷之内。
(王维堤)
【注释】
(1)邹忌:《史记》作驺忌,齐人。
齐桓公时就任大臣,威王时为相,封于下邳(今江苏邳县西南),号成侯。
后又事宣王。
修:长。
八尺:战国时各国尺度不一,从出土文物推算,每尺约相当于今18到23公分左右不一。
(2)昳:通“佚”
,美。
(3)朝(zhāo)服衣冠:早上穿戴衣帽。
(4)旦日:明日。
(5)孰:通“熟”
。
孰视:注目细看。
(6)威王:齐威王婴齐(?前320),春秋五霸之一齐桓公之子。
在位三十七年,知人善任,改革政治,是个较有作为的国君。
(7)市朝:指人众会集的地方。
(8)期(jī基)年:一整年。
冯谖客孟尝君
《战国策》
【题解】战国时期各国盛行养士之风,士成为社会上一种特殊势力。
最著名的养士者如齐国孟尝君,赵国平原君,魏国信陵君,楚国春申君(以上号称战国四公子),秦国吕不韦等,都广招门客至数千人,极力扩大自己的政治影响。
本篇所记,就是孟尝君礼待食客冯谖,冯谖知恩报答,为孟尝君出谋划策、奔走效劳,使孟尝君既获美名,又得实益的故事。
其中矫命烧债券之举,虽然目的是为孟尝君收买民心,但在当时历史条件下,是有一定进步意义的。
关于这则故事,
《战国策》和《史记》的记载颇有出入。
(第2页)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