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就像盘踞在心灵上面的一条毒蛇,当人能控制它时,它就不会带来危害,可一旦它失去控制,就会给人带来致命的伤害。
(1)报复心理是走向犯罪深渊的根源
人的行为都是由意识所支配的,意识的产生是人类深思熟虑的升华所在。
报复心理发展到不可控制的地步,常常会失去理智,导致犯罪。
下场是极其可悲的。
英国哲学家培根说:运用违法手段报复他人,将使你的仇人占两次便宜。
一次是他冒犯你时,二次是你因为报复他而被惩罚时。
尽管培根所说的报复行为与我们所说的报复行为有所不同,但我们仍可以从中悟出一个道理,那就是以违法行为实施报复者必然自食其果。
(2)报复心态是影响人身心健康的根源
当一个人的心理积累了过多戾气,他就会变得身体僵硬,做事偏激,易怒,却又胆小,气息虚弱,思维混乱,精神紧张而缺乏安全感。
人是一个身心健康不可分离的整体,对于一个健康的个体来讲,也应该同时兼顾这方面。
心理是人类行为的主宰,只有健康的心理才能导致健康的行为,才能拥有一个幸福,充满人性的人生。
所以,一个明智的人,都应该选择一条通往心理健康之路。
在生活中,人们总会遇到很多不如意的事,或是与人发生矛盾,难免有“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的心理。
但这样做不但不会给自己带来好处,很可能触犯法律,引起悲剧。
同时,报复心态对健康也有百害而无一利。
怎么样消除自己的报复心态呢?
(1)拓展视野,增长见识
俗话说,壶小易热,量小易怒。
一个见多识广的人,不会为眼前的得失而感到迷惑和愤怒,也不会为了生活中的小事而激动。
把时间多花在增长见识上,就不会把别人对自己的偏见与评价放在心上,自然也就消除了报复心态。
(2)用宽容淡化仇恨
释迦牟尼说:“以恨对恨,恨永远存在,以爱对恨,恨自然消失。”
当仇恨充斥着你内心的时候,你应该懂得用宽容去化解一切怨恨,让大家都生存在宽容的阳光和清风下。
(3)学会换位思考
在人际交往中,不可能没有利害冲突。
我们在遭受挫折或不愉快时,不妨进行一下心理换位,将自己置身于对方的境遇之中,想想自己会怎么办。
只有设身处地,以心换心,才能真正理解人,从而摒弃报复心理。
(4)多考虑报复的危害性
当想要报复他人的时候要先想想:从报复行为中体会到一时的“解恨”
和给报复对象造成危害时,自己会不会得到对方更大的反报复?会不会受到社会舆论的谴责?会不会触犯刑律?须知,欲加害于他人的人,最终多半是害了自己。
每个人受到伤害以后,都会想方设法减轻自己的痛苦,这是人的生存本能,无可厚非。
可是,把自己的痛苦加倍放大,然后转嫁到别人身上去的报复心理是极端有害的,这样既无法捞回自己所受的损失,甚至还会赔上自己的健康、幸福和生命。
所以,我们必须消除这种不健康的心理,通过加强自身修养、开阔心胸、提高自制能力,让自己在阳光雨露下生活。
什么时候都不能丢了“诚实”
现实生活中,人们常常把智慧的桂冠送给那些喜欢耍小聪明和小手腕的人,而对那些心地诚实、办事规矩的老实人,往往以“死脑筋”
称之,因而使许多老实人产生了自卑心理,以为自己真的缺少智慧,在如何为人处世上陷入困惑。
(第5页)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