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队无法约束,也就势成“乌合”
,还会酿出乱子。
胡雪岩的到来,使左宗棠这两件让他头痛不已的事情一下子迎刃而解,哪里还有不得他赏识的道理!用左宗棠的话说,解决了这两个问题,不但杭州得救,肃清浙江全境他也有把握了。
送礼,要送得合适,其中一条重要的原则就是要对方喜欢。
而要对方喜欢,常常也就是送给对方急需的,又一时没有的。
比如左宗棠喜奉承,求事功,胡雪岩正好给他送去了能使他成就事功所必需的东西,这种对症下药的一送,立马就送出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胡雪岩说:“送礼总要送人家求之不得的东西。”
可见他是深谙此道的。
我们回过头看胡雪岩结交左宗棠的成功,主要有三个因素:
其一,对左宗棠的充分了解。
胡雪岩在决意拉拢左宗棠这座大靠山之时,已经通过各种渠道对左氏有了透彻的了解。
他知道左宗棠是“湖南骡子”
脾气,倔强固执,难以接近。
他也知道左氏因功勋着著,颇为自得,甚喜听人褒扬之辞。
他也对左宗棠与曾国藩及其门生李鸿章之间的重重矛盾了解得很透彻,建立在充分了解的基础之上,他说出来的话才能正中左氏之下怀。
其二,善于急人之所急。
光说不做是不行的,胡雪岩打动左宗棠还体现在他的行动上。
他了解左氏的燃眉之急,为他做好了两件事:筹粮与筹饷。
这两件事对左宗棠来说都是迫在眉睫的,现在胡雪岩主动为他去掉了两块心病,当然也就换取了他的感激和信任。
其三,最重要的还是胡雪岩本人的真才实学。
胡氏结交官场自有一套,或以财取人,或以色取人,或以情取人的高超手法,然而这些对左宗棠而言都不起作用。
左宗棠贵为封疆大吏,区区小惠根本不放在眼中,若是胡雪岩只是一个有意拉拢讨好的庸人,左氏早就三言两语打发掉他了。
而左宗棠之所以器重并引为知已是因为胡雪岩确有过人的才学,能助他一臂之力,是一名不可多得的人才。
所以,他才愿意在胡雪岩的生意中加以援手。
因为左宗棠知道,两人是互惠互助的关系,帮助胡雪岩做好生意,就是帮助自己。
傍上左宗棠这个大靠山的胡雪岩,衰败的生意很快有了生机,而且比以前发展更快。
十数年间,转运输将购置弹药,筹借洋款,拨饷运粮,无一不经其手,以这种大势,求十一之利,胡雪岩的事业亦如日中天,财富也从数十万银两转而至数百万进而至数千万。
当年杭州收复全赖左宗棠之功,而胡雪岩献出大米、捐助军饷,极有成效地主理杭州战后的善后事宜,这一系列事情收到的一个直接的功效,就是得到了左宗棠的赏识和信任。
凭着左宗棠的支持,胡雪岩的生意不仅在战乱之后得以迅速全面地恢复,而且还越做越顺,越做越大。
到左宗棠西征新疆前后,胡雪岩为左宗棠创办轮船制造局,筹办粮饷,代表朝廷借“洋债”
,开始了与洋人的金融交易。
这个时候,胡雪岩才真正如履坦途,事业也终至极盛境地。
左宗棠饮水思源,光绪四年(公元1878年)春,他会同陕西巡抚谭仲麟联衔出奏,请“破格奖叙道员胡雪岩”
,历举他的功劳,计九款之多。
冲着左宗棠的面子,朝廷赐与胡雪岩二品顶戴,赏穿黄马褂,可谓风光至极。
胡雪岩的母亲七十大寿,不仅李鸿章、左宗棠这些红极一时的封疆大吏送礼致贺,就连慈禧老佛爷也特为颁旨加封。
至此,胡雪岩走上其一生事业的巅峰。
3.抬人铺路,助人如助己
胡雪岩不仅能巧妙地经营自己的官场靠山,而且还善于“抬人”
——帮助官场靠山更上一层楼。
(第8页)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